【城市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世界上土地管辖面积最大的城市”。市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本世纪初发现呼伦贝尔地下石油资源。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之和。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23公里的边境线,有8个国家级一、二类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行政区划】
呼伦贝尔市辖1个市辖区、4个旗、3个自治旗,代管5个县级市。 面积263,953平方公里,人口271万人。
海拉尔区 面积1,440平方公里,人口26万。邮政编码021000。
满洲里市 面积696平方公里,人口16万。邮政编码021400。
扎兰屯市 面积16,800平方公里,人口44万。邮政编码162650。
牙克石市 面积27,590平方公里,人口40万。邮政编码022150。
根河市 面积19,659平方公里,人口17万。邮政编码022350。
额尔古纳市 面积28,000平方公里,人口9万。邮政编码022250。
阿荣旗 面积12,063平方公里,人口32万。邮政编码162750。
新巴尔虎右旗 面积25,102平方公里,人口3万。邮政编码021300。
新巴尔虎左旗 面积22,000平方公里,人口4万。邮政编码021200。
陈巴尔虎旗 面积21,192平方公里,人口6万。邮政编码021500。
鄂伦春自治旗 面积59,800平方公里,人口28万。邮政编码165450。
鄂温克族自治旗 面积19,111平方公里,人口14万。邮政编码021100。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面积10,500平方公里,人口32万。邮政编码162850。

【历史变革】
呼伦贝尔见诸史籍最早的是东胡。公元前209年匈奴人统一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地区属其三部领地之一左贤王庭辖地。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鲜卑与东汉“通驿使”,这是公元49年。此时,鲜卑人已经走出森林,生活在海拉尔河、伊敏河、根河、额尔古纳河流域以及达赉湖畔,并发展为强大的部落联盟。公元4世纪,鲜卑人进入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鲜卑人余部,在此后的数个世纪,和突厥、回纥、黠戛斯、乌古烈诸部落相角逐与融合。
1949年4月,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
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撤销海拉尔市设立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辖原呼伦贝尔盟的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族、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新设立的海拉尔区;代自治区人民政府管辖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和根河市。

【地理特征】
地形特点
呼伦贝尔市西部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北部与南部被大兴安岭南北直贯境内。东部为大兴安岭东麓,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边缘。地形总体特点为:西高东低。地势分布呈由西到东地势缓慢过渡。
气候特点
呼伦贝尔市气候分布特点以大兴安岭为分界线:
1、从气候类型为:岭东区为季风气候区,岭西区为大陆气候区。
2、从年降水量类型为:岭东区位半湿润性气候,年降水量在500—800mm;岭西区为半干旱性气候,年降水量为300-500mm。
3、年气候总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
植被分布特点
植被分布分布由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的分布依年降水量决定。
岭东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多分布为森林(针叶林混交林)——大兴安岭林区。
岭西地区为半干旱地区多分布为半干旱草原——呼伦贝尔草原。
【旅游资源】
呼伦贝尔旅游资源富集,是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全国六大重点旅游开发区,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国家级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区。呼伦贝尔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一片“绿色净土”,是大自然馈赠给世人的“天然别墅”,这里的绝大部分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生态环境仍保持其原始古貌。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春天,芳草萋萋,一片新绿;夏天,林木葱郁,野花绣地;秋天,硕果累累,千山尽染;冬天,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
呼伦贝尔市有天然草场8万平方公里,天然林地12万平方公里, 呼伦贝尔地处生态屏障地带,拥有3000多条河流(其中著名的额尔古纳河、克鲁伦河、雅鲁河等),500多个湖泊(其中著名的呼伦湖、贝尔湖),3000多种植物(如樟子松),400多种野生动物(如狍子、飞龙、黑熊等)。大兴安岭由北向南纵贯其中,成为天然的南北界线。世界闻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广袤无垠,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美誉。
呼伦贝尔大草原、大森林、大水域、大冰雪、大口岸、大民俗、大空调、大氧吧共同组成呼伦贝尔大旅游。
春季,五月的兴安岭上杜鹃花争奇斗艳,尚未消融的皑皑白雪映着火红的杜鹃花,是难得一见的人间圣景;夏季的呼伦贝尔气候宜人,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是避暑的最佳去处,那醉人的绿色招引着你,站在草原上,看蓝天上云卷云舒,心胸就会像草原一样广阔。鄂伦春族篝火节、草原那达慕、鄂温克族瑟宾节、祭敖包等民族节日异彩纷呈。秋季夺人耳目的是那林海的秋色,听林中松涛阵阵,赏亭亭玉立的白桦,到四方山、达尔滨罗看日出日落,大自然的美景令人留连忘返;走近冬天的呼伦贝尔,一个冰雕玉砌的世界,冰雪节的圣会,让您充分领略青松傲雪、畅游林海雪原的豪气和由冰峰、雪岭、冰雕构成的一派雪韵风情。
目前,全市星级宾馆饭店30家,国际、国内旅行社27家,旅游景区(点)达50余个,每周有6次飞往北京的往返航班,5次飞往呼和浩特的往返航班,旅游旺季每天都增加航班,火车每日对开直达北京、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呼和浩特、包头、绥芬河、大连,旅游观光巴士可直接行驶至全市各景区(点),满洲里市至俄罗斯后贝加尔新国际公路口岸已开通。
【民族分布】
呼伦贝尔境内生活着汉族和蒙古、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朝鲜等32个少数民族,全国三个“三少”民族自治旗均在呼伦贝尔市。
汉族是呼伦贝尔市人口最多的民族。据2003年统计,全市共有汉族人口2,219,777人,占人口总数的82.31%。历史上,汉族虽晚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迁入这个地区,但同样为开发和建设呼伦贝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长期与各兄弟民族在一起生产(工作)生活,建起了牢固的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并使自己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取得了巨大进步。

【旅游景点】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山侵华日军要塞遗址(海拉尔反法西斯纪念园)、金帐汗蒙古部落、鄂温克博物馆、巴彦呼硕旅游景区、西旗知青文化展、巴尔虎博物馆、东旗甘珠尔庙、诺门罕战争遗址、额尔古纳俄罗斯家庭旅游户、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敖鲁古雅猎民点、嘎仙洞、达斡尔风情园、朝鲜人家、牙克石凤凰山庄及凤凰山滑雪度假区、满洲里国门、中俄互市贸易区、呼伦湖小河口、冰雪园、阿尔山雪域温泉、红花尔基原始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世界上仅存的三大片原始樟子松森林之一)。
呼伦贝尔大草原、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满洲里国门、呼伦湖、弘吉剌蒙古大营、凤凰山庄、伊敏河(伊敏河镇内有国家首个煤电联营企业、中国最大坑口电厂之一的华能伊敏煤电公司)、金帐汗蒙古部落、室韦蒙古族发祥地、额尔古纳河、嗄仙洞、白音呼硕草原、莫尔格勒河、巴彦呼硕草原、布里亚特蒙古族、莫尔道嘎森林公园、扎兰屯吊桥公园、黑山头古城、敖鲁古雅驯鹿之乡、维纳河疗养区、乌兰泡、汇河口、灵泉、美人湖、熊谷、一目九岭、樟子松林、大雁五泉山、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苍狼白鹿岛度假村、大汗凭吊、九曲松风、喇嘛山、龙岩览胜、乌尔旗汉原始森林
西山自然保护区、偃松幽径、贝尔湖、西山生态湿地、世界名马(业) 、边卡要塞遗迹 黑山头中俄界河、巴图湾、中国达斡尔民族园、鄂伦春博物馆、鹿鸣山庄、柴河风景区、布苏里军事要塞、扎兰屯秀水山庄、扎兰屯柴河月亮湖、扎兰屯九龙泉、熊瞎子洞、巴林喇嘛山
、扎兰屯金长城边壕、扎兰屯雅鲁河漂流。
【教育发展】
市区域的教育发展程度较快,区域内的初等教育已经全面得到了普及,小学及初中的入学率达到了100%。高中及中专的入学率达到了70%。高校只有一所二等本科院校——呼伦贝尔学院。
拥有高级中学共47所,如海拉尔二中、牙克石一中、牙克石林业一中、海拉尔三中、扎兰屯一中、呼伦贝尔市岭东高中等。
其中被称为“天之骄子腾飞的地方”——海拉尔二中,年年高考成绩惊人位列呼伦贝尔市第一,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仅次于呼和浩特二中,曾培养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等优秀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多所,如海拉尔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扎兰屯幼儿师范学校(原扎兰屯师范学校)、扎兰屯农牧学校、扎兰屯林业高中、牙克石林业师范学校、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等。
其中被称为“蒙东地区教师摇篮”——扎兰屯幼儿师范学校,建校六十余年来,为内蒙古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每年为蒙东地区培养优秀的高中、初中及小学教师,使蒙东地区的教师资源得到了充足,共为社会培养教育事业人才200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