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48公里,地跨东经102°59′至103°45′,北纬30°25′至30°49′。东北与崇州市为界,南接邛崃市东南与新津县毗邻西北与芦山县、宝兴县、汶川县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邑县历史悠久,文化繁荣。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行政区划
大邑县辖17个镇、3个乡:
镇:晋原镇、王泗镇、出江镇、西岭镇、斜源镇、董场镇、韩场镇、三岔镇、上安镇、苏家镇、新场镇、安仁镇、悦来镇、青霞镇、沙渠镇、蔡场镇、花水湾镇
乡:雾山乡、金星乡、鹤鸣乡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 今大邑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1949年12月20日大邑县解放后,隶眉山行政区。1950年3月起改隶温江行政区。又称温江专区,1968年10月改为温江地区。1983年5月, 温江地区建制撤销,大邑县至今划归成都市管辖。
1960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新津县并入大邑县。原新津县城关镇改为大邑县新津镇。1962年3月25日,建制恢复,原新津县所辖区域仍归新津县管辖,10月20日,国务院补办批准手续。建县后,大邑县治历来在今晋原镇。

大邑全景图
地质环境
大邑县在我国的大地构造上属扬子板块的西部地区。位于成都平原与龙门山的交接处,属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东缘的一部份,彭灌大断裂呈东北~西南走向沿天车坡—西岭镇—唐王坝一线贯穿县境中部。此线以西山区为前龙门山推覆体前缘部份,以东为白垩纪第及其以上地层沉积的前陆盆地。前者为后者沿彭灌大断裂向西俯冲所形成。
境内西部山区褶皱、断层发育。主要褶皱有:宝兴背斜,齐棚山倒转背斜,黑水河复向斜,石梯沟冲断复向斜以及唐王坝向斜,雾中山背斜,灌口向斜,晋原镇背斜,凤凰山向斜,饮马坝背斜等多级褶皱;主要断层有:磨子沟、黄铜尖子和双河逆冲断层以及川溪口、王坝岗和金陵寺断层等多级断裂;主要岩石类有:花岗岩、辉橄岩、橄榄岩、紫红色砂岩、页岩、耐酸盐岩、砾岩等多种岩类。全县整体处于构造活动带上,其地质构造极其复杂。
气候环境
大邑县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发展全天候的四季旅游。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6.0ºc(平坝区),1月平均气温5.5ºc,7月平均气温26.1ºc,极端最低气温-4.8ºc,极端最高气温35.1ºc。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84天。平均年降水量1098.2毫米。
大邑县地面海拔高度差异悬殊,气温随海拔高升而降低。丘陵、山地区平均气温分别为12ºc-15cº和11.4cº。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反而增大,平原、丘陵和山地区平均降水量依序分别为1095.5毫米、1156.3毫米、1268.8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8月,其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46.3%(平坝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平坝、丘陵、山地区依序分别为1033.8小时、744.4小时和683.7小时。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变化,常显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生物气候垂直变化特点。

大邑县南街
经济发展
2005年,经济运行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82386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497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5418万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6471万元,增长9.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8%、52.1%、32.1%,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25.0:36.4:38.6。
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241407万元,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25万元,增长38.4%;第二产业增加值90558万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101124万元,增长9.6%。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0.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年末全县从业人员 283765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9694人。截至2005年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664个,帮助指导2387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县国有企业实有下岗职工139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现代工业
2005年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311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4.0%,居各行业之首。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088万元,增长24.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产销衔接状况较好,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6%。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3600万元,增长21.9%;实现利税总额20100万元,增长6.1%。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有7家,利税总额上千万的企业有3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09.3%,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7.7%,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7.3%,资产负债率为55.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2168元/人。
工业集中区发展步伐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投产企业个数为39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96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6465万元,增长20.8%。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度达52.0%。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4623万元,入库税金6021万元,增长42.7%。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高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完成工业投资115036万元,比上年增长57.1%,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9%,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5763万元,增长7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8411万元。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75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整个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5%。

斜江
现代农业
2005年全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初步统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03324万元,增长14.2%。其中种植业产值77994万元,畜牧业产值113626万元。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51435亩,比上年调减47439亩,油料播种面积110350亩,比上年增加1608亩。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种植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4.4%下降为38.4%,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0.0%上升为55.9%。粮食播种面积与各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65.4:34.6改变为62.3:37.7。粮食总产量205720吨,下降12.8%;油料总产量13864吨,下降5.3%;食用菌总产量42873吨,增长2.7%;药材产量429吨;肉类总产量88603吨,增长34.3%;蚕茧产量390吨;水产品产量5800吨,增长10.3%。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食用菌、榨菜产业化优势突出,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0919亩,榨菜种植面积达30000亩。近10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产值85000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0414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达2221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683台,农用载重汽车336辆。
第三产业
2005年全县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168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43公里;全县100%的村通汽车。全年新改建公路124.8公里。年末全县拥有营运汽车2169辆,其中载货汽车1662辆,载客汽车507辆。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30140万吨公里,增长10.4%,公路客运周转量22483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970万元,比上年增长2.8 %。全县电话用户101582户,增长15.5%,其中城镇住宅电话用户32235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47300户,小灵通用户达1581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8万户,互联网上网用户数4150户。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45.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9%;国内旅游收入37700万元,增长17.1%;平均每人次旅游消费支出153.7元,增加1.5元。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538人次,增长7.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3.15万美元,增长7.8%。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星级饭店个数1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10间。旅行社1家。
社会事业
2005年卫生事业进一步推进。全年改造乡镇卫生院6个,投资总额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参保率达80%。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前一年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农村药品集中配送网络和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年末有卫生机构44 个,医院、卫生院40个,卫生技术人员1278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100人,其中医生 616人。各类卫生机构总床位1393张,其中医院床位720张。全年医院门诊人次737692 人次。居民无偿献血2341人次。
基础设施
大邑基础设施已跨入中国西部地区先进行列,水、电、气、路和通信配套,适宜企业发展和居家生活的现代化山水旅游城市初具规模。全县水、电、气供应充足,富余量大,价格优惠。在供电上,大邑除与省电网联网外,还是产电大县,自备电源充足。在交通上,县城距成都市区48公里,已进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距双流国际机场35公里;川西旅游环线、大双旅游快速通道、出阝新旅游复线等高等级公路纵横全境;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水泥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城市建设
2005年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区面貌整体提升。新城区晋原镇采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新引进了银都房产、天邑花园、东方圣地等8个房地产项目,到位资金1.65亿元,盘活存量土地500余亩。工业集中区完善了一期水、电、气、路、通信、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城区综合管理力度加大。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5%,城市绿化率达32%,绿地覆盖率达34%,人均公共绿地8.6平方米。年末城市铺装道路长度69.78公里,铺装道路面积142.9万平方米.并有著名古镇安仁镇。

西岭雪山
风景名胜
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95公里),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区内大雪塘海拔5353米,是成都第一峰,终年积雪不化,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状观。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此景,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西岭雪山也因此得名。 景区内富饶的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0%,植物种类多达3000余种,其中有珍稀树种银杏、香果树、珙桐灯,原始桂树达1000余株,十分罕见。其间常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猕猴豹、金鸡等珍稀动物出没。
花水湾温泉:位于西岭雪山东麓,海拔近千米,青山碧水,冬暖夏凉,是旅游度假胜地。花水湾温泉距离成都市区80KM,距道教发源地鹤鸣山16KM,距大邑刘文彩庄园40KM,距诗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雪山滑雪场20KM。
刘氏庄园博物馆:属社会历史类的遗址性博物馆,原名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1958年10月建馆,196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
雾中山:是我国古代四川至印度古道上(南丝绸之路)的一座佛教胜地,原名大光明山,又名天诚山、雾山,位于大邑县城北雾山乡境内,距县城25公里、成都80公里。其主峰海拔1638米。其地北有九龙山、金刚山,西有红岩山等,方圆数十里,号称72峰,因常年被云雾覆盖,故名雾中山。是大邑古八景之一。
鹤鸣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余米,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它北依青城山(约30公里),南邻峨眉山(约120公里),西接雾中山(约10公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70公里。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及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罗洪先《广舆图》词句“鹤鸣山岩穴中有古鹤,鸣则仙人去。”和《诗经》诗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而得此名。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
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500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将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高堂寺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市大邑县以西,景区距大邑县城7公里,距成都52公里。区内山峦绵延,古柏参天,沟渠纵横,田畴阡陌,是集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和福教文化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以山水、田园自然风光为基础,以千年古寺高堂寺为主体,辅以众多优美的传说和历史遗迹,形成了集自然风光、宗教、人文、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独特的景区,为成都平原的第五大佛教禅院。并以此为特色,赢得了众多宗教朝圣者和旅游观光者的青睐。
大邑县新场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的山丘坝交汇处,至成都约58公里。新场镇兴起于明朝嘉庆年间,清康熙年间,陆续有外省客商云集,由于地处山丘与平原交界处,地理位置有利,水陆便通,新场镇在明清时期外省会馆、商贾云集,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繁荣集镇。如今,会馆虽已不在,但古街上昔日大户商贾古色古香的建筑仍大量保存完好,境内文物古迹如佛子岩、川王宫、虎跳出河第一溪等仍然保存完好。
赵云墓:位于大邑县城东1公里银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静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正中竖有高2.5米、宽1米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七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匾文“永烈千秋”。
药师岩摩崖石刻:位于四川大邑县城西25公里的飞凤山(也称凤凰山),距成都市约75公里,岩上有十五窟,三十五龛,大小摩崖造像一千馀尊。药师岩石窟以主龛造像药师佛而得名,上世纪80年代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长150米的药师岩有三殿一洞,大小摩崖造像1032尊。据考证,药师岩石窟始建于晚唐开成二年,距今一千多年,比建于公元八九二年的大足石窟还早六十多年,是难得的唐代造像精品。但这一艺术的瑰宝大多鲜有人知。
白岩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金星乡, 距成都市60多公里。白岩寺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万历年间,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金刚道场。这里群山环抱,山上古木参天,两峰环抱白岩寺的山体为悬崖峭壁,整个壁体岩石呈玉白色,当地人称“白岩山”。
烟霞湖:位于大邑县东北边缘,距大邑县城有11公里,距成都市有56公里。烟霞湖景区平均海拔755.6米,平均气温在16℃左右。湖面面积400亩,蓄水量500多万立方米。湖区内建于明成化年间的观音寺,现已修复一新并批准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中国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其题写了“观音寺”门匾。 景区集山、水、寺庙、湖、河、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因湖区常见云雾遮绕,故名烟霞湖,每至夏日之晨,秋季傍晚,湖面生起云雾,在阳光的照耀下,霞彩缤纷,五光十色,令人叹为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