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北邻城口;东邻巫溪、云阳;南接万州;西与四川省的宣汉、开江两县接壤。介于北纬30°49′30″~31°41′30″与东经107°55′48″~108°54′之间,属国际东7时区。是重庆市区通往巫溪、城口的必经之地。公路距万州区78千米,距云阳新县城70千米,距重庆(经开江县任市镇)300多千米,距巫溪县198千米,距城口县240余千米,距四川省达州市160千米。
开县处于四川盆地东部温和高温区内。三里河谷浅丘平坝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北部大巴山支脉1000米以上山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5℃(丰乐海拔165.7米)~10.8℃(马云海拔1490米),低高差7.7℃。开县幅员辽阔(总面积3969平方千米),地形复杂,随海拔高度引起的气温立体差异十分明显。盛夏季节,县城平坝地区酷热难耐,气温高达40℃左右;而北部高山则凉爽如秋,身穿夹衣,晚盖薄棉被。开县年降水1200毫米左右(北部山区年降水1600毫米左右),特点是雨季长、雨日多、降水丰富。开县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最长;气候温热、无霜期长;降水丰富,多水旱风雹灾害。
【行政区划】
开县辖4个街道、21个镇、13个乡:汉丰街道、丰乐街道、镇东街道、白鹤街道、大进镇、长沙镇、郭家镇、临江镇、赵家镇、温泉镇、铁桥镇、中和镇、岳溪镇、南门镇、南雅镇、河堰镇、和谦镇、九龙山镇、镇安镇、竹溪镇、渠口镇、厚坝镇、高桥镇、敦好镇、义和镇、白泉乡、关面乡、满月乡、谭家乡、五通乡、巫山乡、白桥乡、麻柳乡、紫水乡、大德乡、天和乡、三汇口乡、金峰乡。2000年,开县辖汉丰、镇东、镇安、丰乐、厚坝、白鹤、东华、温泉、郭家、和谦、大进、河堰、正坝、敦好、高桥、九龙山、中和、三合、义和、临江、竹溪、铁桥、南雅、岳溪、长沙、南门、赵家、渠口28个镇;大慈、大德、金峰、白桥、谭家、梓潼、关坪、满月、红园、关面、白泉、锦竹、岩水、紫水、麻柳、天白、天和、三汇口、太原、中兴、巫山、跳蹬、五通、龙安、花林、兼善、开竹27个乡。

开县新城鸟瞰图
【历史沿革】
开县历史悠久,古属梁州之域。秦、汉属巴郡朐忍县地。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蜀先主划朐忍西部地置汉丰县,以汉土丰盛为名。南北朝刘宋(420—479)又汉丰境内增置巴渠、新浦共三县皆属巴东郡;西魏(535)平蜀后改汉丰为永宁;北周天和四年(569)移开州于永宁,辖永宁、万世(巴渠改名)、新浦、西流(新置)四县。隋开皇十八年(599)改永宁为盛山县,改开州为万州。唐武德元年(618)改万州为开州;广德元年(763)改盛山县(贞观初西流县并入)为开江县,开州辖开江、新浦、万岁(万世改名)三县。宋庆历四年(1044)省新浦入开江,万岁改名清水,时开州辖二县。元(1271—1368)省县入州。明洪武六年(1373)降州为县,开县之名自此始。因南河古称开江,州、县由此得名。清代、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97年前开县均属四川省辖。1997年重庆市划归为中央直辖后,开县始属重庆市所辖。
【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152万人,比上年净增8949人,增幅0.59%,排列重庆区、县(市)第二。总人口中,按性别分组,男80.7万人,女71.3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为100)100:113
;按年龄段分组,18岁以下41.7万人,18—35岁42.7万人,35—60岁49.9万人,60岁以上17.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数的27.4%、28.1%、32.8%和
11.7%。全年人口出生率14.39‰,死亡率5.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4‰。
开县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包括未识别民族在内,全县共有31个民族: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傈傈族、佤族、高山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仡佬族、塔吉克族、独龙族、门巴族等。在常住人口中,汉族占99.9%,少数民族占0.1%。
【自然地理】
地质 开县地表出露地层按由老到新顺序是奥陶系、志留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由造山运动形成的背斜,由南向北依次为铁峰背斜、开梁背斜、赫天池背斜、天子城背斜、渔沙背斜、咸宜背斜。
矿产资源 以煤最丰富,储量为0.88亿吨,主产于和谦(无烟煤)、南门、渠口、敦好、高桥、天和(烟煤)等乡镇,年开采量120万吨左右;县境内五百梯气田探明储量500亿立方米,已开发输出和供县内工业、民用;金属矿有铁、铜、铅、锌等,现均未利用;石膏(储量1亿吨)、绿豆岩(储量1800万吨)、硅石(储量1000万吨)、石英砂岩矿(储量900万吨)、石灰岩(可用生产水泥的储量185.7万亿吨)、大理石(储量1200万立方米)、页岩、陶土、青沙、卵石储量极为丰富,均只少量利用。
地貌 开县地貌由于受地壳强烈挤压和水系的不断浸蚀切割,形成了境内山地、丘陵、平坝3种地貌类型、7个地貌单元。中山槽谷占全县面积的25%,分布在北部岩水、白泉、满月等乡一带,海拔高度1000—2500米,形成山岭和深沟峡谷。低山岭谷占全县幅员面积17%,分布在县境西北、中、南部,海拔高度500—1000米,形成条状低山,山势陡峻、漕深谷窄。坪状低山;
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1%,分布在中、南部的大慈山、九龙山、开竹坪一带,形成边缘陡峭、顶部宽平的低山。深丘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0%,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分布在中部的温泉、正坝镇一带,形成沟深谷长丘陵。中丘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3%,海拔高度350—500米,分布在中西部的中和、南雅、金峰一带,形成单斜丘及馒头状丘。浅丘占全县幅员面积的8%,分布在山脉的漕部一带,海拔高度250—400米,形成矮小丘包、谷地。平坝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分布在江、东、浦3条河流的沿岸及溪沟两旁,地势平坦。全县山地占63%,丘陵占31%,平坝占6%。大体是“六山三丘一分坝”。
山脉河流 北部一字梁山系大巴山支脉,群山连绵,最高峰横猪槽海拔2626米;再伸支脉观面山,为开县与宣汉县界山;又伸支脉界梁于岩水、关面等乡,最高峰磨盘山海拔2270米。西南中部南山山脉源于梁平县,横亘于南河与浦里河之界,最高峰假角山海拔1208米;县境南缘有铁峰山脉,源于忠县精华山自万州入境,为开万(州)界山,海拔900—1000米,最高峰凤凰山海拔1373米。东有金峰岭,为开云(阳)界山,最高峰杉树坪海拔1118米。中部有九龙山、大慈山,为坪状台地,海拔800米左右。开县河流统属小江水系。境内有东河、南河、浦里河3条,是小江的上源和主要支流。县境内大小溪流均汇合于渠口镇,流经云阳县,在云阳新县城双江镇注入长江。
【移民新城】
开县地处重庆市东北部,距重庆市280公里。她北依巴山,南近长江,西与四川省接壤,幅员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全县有38个镇乡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54万人。开县是一个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农业大县,同时也是一个移民大县,三峡工程建成蓄水以后,受淹陆地面积达45平方公里,涉及11个乡镇,淹没搬迁总人口15万人,比整个湖北省受淹人口的总数还多,是库区内最大的淹没县。而有着将近1800年历史的开县旧县城,也将沉入水下。旧县城的淹没让我们依依不舍,但是新县城的丰姿让我们更加欣喜。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正在建设之中的新县城。整个新县城的规划面积为42.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0万人.总体布局采取带状组团式结构,远期形成中心城及白鹤、竹溪、赵家、渠口、厚坝5个组团的格局。新县城的主城区由中集、安康、平桥三个片区组成,是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完成,为了治理开县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在开县城区下游4.5公里处,还将筑起水位调节坝,从而形成一个水面积近15公里的生态湖,也称为前置库,环绕在我们的主城区。未来的开县新县城将体现出山水园林风格、帅乡文化品位和滨湖城市风貌。在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以及环城的凤凰山、迎仙山、南山、大慈山四山绿化工程形成的上万亩绿色屏障,使这里成为空气清新、绿树环抱、鸟语花香的现代生态城市。在移民再建新开县、新帅乡中,古老的开县城将得到涅盘再生,开县新城将呈现出平湖秋月弄桨声,滨江城市入画屏的美丽景色,成为我们更加美好的全新家园。
【文化旅游】
开县是一个人杰地灵而又风光秀美的地方。说到开县的风光,人文景观有古战场遗址黄陵城、杨柳关;建筑雄伟的大觉寺,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展现着开县文化的古老璀璨。有盛山408米仿古长廊,人称巴渝第一长廊。还有南雅大佛,是渝东第一大佛;刘伯承元帅旧居、刘伯承元帅纪念馆,被纳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自然景观有享誉西南的溶洞仙女洞、神秘原始的花仙峡,还有诸多的山川、峡谷、奇石、古树、温泉、岩峰等,都是极具探险、揽胜、度假、避暑、观奇等功能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开县抓住建设库区“金三角”特色旅游环线的机遇,大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积极启动和实施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建设项目,同时加大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目前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31万
亩,森林覆盖率超过30% ,我们看到的两旁山坡都属于退耕还林区,几年之后这里将形成绵延上百公里的绿色长廊。开县就是一个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大家做做深呼吸,相信一定会驱走您一路的劳顿!
开县的土特产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每一个传统产品都有一番传奇。比如开县的冰薄月饼,据传说当年八大王张献忠带领队伍来到开县,准备攻下临江镇后在打到成都。临江镇的王记月饼铺避开官兵,专门为义军特制了一批皮薄馅多、运送方便的冰薄月饼,以后其精巧的工艺便一代一代
的相传下来。开县的特产中还有“三绝”-----水竹凉席、龙珠茶和香绸扇。一绝是水竹凉席,是用临江、铁桥等地盛产的白竹、水竹为原料,经过特殊的物化处理后精心编织而成,其柔软爽滑、清凉宜人,图案层次丰富,达到了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堪称席中珍品,国庆十周年时曾送北京参加献礼展出,后又被评为全国六大名凉席之一。1960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出访印尼,曾带10床开县水竹凉席作为礼品馈赠礼邦。第二绝是龙珠茶,原产于开县敦好镇龙珠村一带,因其清香味醇,独具特色而久负盛名。早在唐朝时,龙珠茶就被列为贡茶,专供皇帝享用。建国后,龙珠茶又获得原四川省名优茶十连冠、国家博览会金奖等殊荣。 第三绝是香绸扇,主产于临江镇。据史料记载,在北宋时期折扇由高丽国(今朝鲜)传入我国。清道光年间,临江镇人用白竹为骨架,以皮纸、桐油制作折扇,投放市场后,求购者络绎不绝,于是制作折扇的从业人员及折扇产量日渐增加,至建国前夕,年产量达到30万把,成为临江镇的特色传统产业。后来改进工艺,以薄而透明的皮纸或白绸为材料制作扇面,用国画技法绘以人物、山水及花鸟鱼虫图案,小小的折扇便成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艺术品。同时,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采用药物、香料熏煮,暑天扇凉,令人感到风来香满,心旷神怡。临江香绸扇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产品”、“消费者喜爱商品”等称号,并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列为纪念专用商品。1992年,临江扇厂与航天工业部重庆机电设计院合作,建立香绸扇自动化生产线,折扇年产量可达180万把。如今,临江香绸扇除了畅销国内,还远销到香港等地
.
|